疫情、双减、三胎...如何在种种不确定中培养成功的孩子?丨大视野
今年九月份,我家闺女将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。
作为在疫情期间成长起来的孩子,闺女的幼儿园阶段有近三分之一是在线上度过的。眼下,全国疫情形势依旧严峻,我所在的城市开学仍遥遥无期,是否会影响娃下半年的学习,谁都说不准。
我们这届家长,正处在波涛汹涌的各种政策和趋势下:疫情、双减、开放二胎、抑制学区房、鼓励三胎...各种改革猝不及防,很多计划都赶不上变化。转头又看到了网上的哀鸣:“唉,花一千万买了学区房,结果就上了三年网课!”下面各种众说纷纭的评论后,同是深深的无奈。
其实在“后疫情+双减政策+三胎开放”的大背景下,大家对于养育的态度已呈现出两极分化。有父母变得更加焦虑,开始加大了自己鸡娃的强度,对望子成龙满腔执念;也有父母开始决定“收手”——既然“再怎么努力,孩子长大后大概率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,还不如让他享受一个快乐有爱的童年”。
而在两头人群的中间,伫立的是沉默且迷茫的大多数:继续鸡娃,条件不允许,孩子也不开心;不鸡娃又担心孩子输在未来。
我也曾被两种理念拉扯,在“鸡”与“不鸡”的两头反复横跳,令我焦虑不已。后来,我索性把这些问题写下来,提炼成几个“关键性”的核心问题:
1.到底该如何定义人生的平凡或精彩?
2.孩子自己该如何活出人生的意义?
3.为了达成第二点,我从现在该如何规划和期待孩子的未来?
经过这些年的思考和亲身实践,最近,这些问题的答案变得逐渐清晰起来。
很多时候,
我们把孩子未来的“成功”看小了
说起对子女未来的期待,很多家长会提到“成材、有出息、锦绣前程”等关键词。说到底,就是希望孩子能拥有“成功”的人生。
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定义“成功”?
事实上,成年人眼中的“成功”,大部分是世俗意义的“名”与“利”:
比如职场上出类拔萃,获得足够的财富与荣誉;或者退而求其次拥有稳定且体面的工作,不必为生计而烦恼……这一切,其实与金钱、地位与社会认可密切相关。
于是,我们会不遗余力地站在自己角度,为孩子规划一条看上去很理想的人生路径图:
努力学习→拥有好成绩→考上好大学→找一份世人眼里的好工作→成为所谓的“成功人士”→收获光明的人生。
这种规划理论上似乎能让孩子的未来多一份保障,让他们活得更有面子和尊严、获得更多的资源与选择权。
然而,在实现过程却存在着很多问题:
首先这样的单向路径让孩子人生的奋斗目标狭隘而封闭——
每一步的实现,都必须先有上一步的完成才行:得先考上重点大学,才能进入体制内、或从事世俗所认可的职业,人生才算取得了圆满。
而每一步的人生目标定得太过单一,又牵一发而动全身,就难免失望概率更高。因为名校和“好工作”名额实在有限,竞争注定激烈,很多时候和个人的努力程度不是正比例关系。因此当残酷的现实和唯一的理想出现落差时,孩子很容易内心受挫、从而否定自己。
其次,社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大部分成年人对于未来的认知,换言之,我们的“预测”有很大的不准确性。
比如你希望孩子可以去做的“好工作”,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,传统密集型的劳动岗位正逐渐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偏重技术类型的新兴职业。戴尔公司那份著名的《下一个人类和机器伙伴关系时代》的技术报告就曾指出:“2030年估计有85%的工作岗位尚未发明。”[1]
如今传统意义里的“好工作”,很可能在几十年后将不复存在,也有很多现阶段我们无从想象的新工作,在今后会出现。而如果我们依然用局限的目光来定义孩子的成功,反而可能让孩子失去获得那些更符合未来趋势的“新职业”的可能。
孩子真正的成功,
是找到立足于世界的独特价值
今年春节聚餐时,身边发生了让我很不是滋味的一幕:
我先生的外甥女从小就对新闻学感兴趣,一直想报传媒大学,将来做一名记者。但外甥女的妈妈却坚决反对。在她看来,女孩子学了这种专业,以后各种奔波采访不仅辛苦,而且职业环境复杂,风险高,压力太大。于是,她去年在高考前夕硬是逼着女儿修改志愿,填了她自己精挑细选后很满意的专业——中医。
高三的外甥女最终选择了让步,却在春节聚餐时,当着全家众人的面再次争吵起来。
当妈的嚷道:“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儿呢!当医生多稳定啊,而且越老越吃香。我这全是为了你将来好!”
可外甥女却哭诉:“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,为什么非要逼我学啊!”
看着这一幕,我心里非常难过。孩子完全不喜欢却硬要学,能有驱动力学好吗?
就算大学毕业后,还需要按照母亲规划的路线继续从事这个职业几十年,她又能够克服这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,取得母亲嘴中“越来越吃香”的职业成就吗?
如果我们的孩子,他们衣食无忧,消费着最先进的商品,却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自主选择的权利,他们怎么可能从工作与生活中体味到价值与幸福呢?
哈佛大学教授泰勒•本•沙哈尔在《幸福的方法》这本书中,曾提到过“自我和谐的目标”这个概念——
当一件事是我们发自内心最坚定的意识、或是因为真的感兴趣而主动选择去做,而并非出于责任感或因为别人觉得你应该这么做时,才具有更深层的意义,并且能够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和快乐。[2]
教育家们公认的“好的教育”,恰恰要求家长们摈弃对“追求世俗成功”的执念、把人生的自主选择权还给孩子,让他们能遵从自己的内心,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。
而更为重要的是,要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会适应未来的各种不确定,在这个复杂的时代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活法。
总而言之,就是让孩子挖掘出自己在这个世界立足的独特价值,获得更多的人生满足感与话语权。而这,才是人生真正的、可持续的成功。
想让孩子与世界建立联系,
离不开这些前提条件
那么,到底怎样的孩子,才能实现自我价值、找到自己在世间的独特定位呢?要想达到这个目标,需要具备这样几个前提条件:
01
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所在,不至于浪费生命
心怀热爱,才能用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,从而高效完成并创造更多价值。而一个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所在的孩子,更容易在感受和表现上处于峰值,即我们常说的拥有“心流体验”。
《心流:最优体验心理学》这本书指出,人们的常见行为模式按照“技能、挑战”两个维度划分,一共可以分为如下图所示的八种。当技能和挑战都处于适中的理想区域时,一个人便达到了“心流”状态。
这是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的最优体验,人会达到忘我的境界,精神力完全投注,能量向同一个方向高效输出,同时会伴有高度的愉悦和充实感。这时候,大脑的潜能将被更充分的发挥,效率也将大幅度提升。
麦肯锡公司(McKinsey)的一项研究便发现,当一个人工作时间内的心流状态由5%提高至20%时,整个工作的生产力将翻一番。[3]
可以说,只有找到热爱所在、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面,孩子才有持续不断的动力去深耕钻研,最终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就。
02
拥有独立思辨力和思考力,不会为了“随大流”做出选择
一个具备思辨能力、保持独立思考的孩子,头脑是清晰的,内心是坚定的。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追求,不会人云亦云、轻易改变立场。
这离不开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敢于研究探索的精神作为兜底。
只有这样,一个人才能跳脱出目前墨守的信息圈层,不断提升信息掌握的层级,从而结合多方信息形成自己的认知与判断,而不是盲目迷信身边的现成答案,因此,他们不会为了随大流做出选择,也不会在事后后悔自己“选错”了,因为他们的选择,都是自己经过思考、愿意承担后果的选择。
03
有强大的内心,哪怕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,依然勇敢坚定
越往未来发展,成功往往意味着要另辟蹊径、不走寻常路。因为我们已处于竞争的红海中,任何一条寻常的路都已拥挤不堪。
这种情况下,外界的各种压力在所难免。孩子在未来必须拥有一颗“大心脏”,才能扛得住各种压力。也有可能在自己感兴趣、但旁人不那么理解的垂直领域,一路探索下去。
帮孩子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,
我们该怎么做?
在我看来,一个总的原则便是做“向导型”的家长,在大方向上替孩子把关,在细节处及时提供支持,同时自己在育儿方面摆脱“托付心态”,首先成为独立、自信、精彩的自己。
当我们不再时时围绕着孩子转,而是与这个世界建立了良好的联系时,孩子自然会受到这种积极改变的正面影响。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分享给大家:
01
帮孩子找到自己内心的“火花”
《养育女孩》一书中,提到了一个“火花”理论:“几乎所有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具备某种潜力——兴趣、热情、天赋或者关注。而这一切若能得到支持,就能为他们带来巨大的欢乐,为他们提供动力和指明方向。”[4]
无论是具备绘画、运动、音乐等特长或天赋;还是某项特别突出的能力或优秀品质、能够胜任某项任务,这些都是孩子生命当中的“火花”。这些火花如果能够被好好把握,最终将成为推动孩子进步的巨大能量。
但遗憾的是,竟有四分之三的孩子,最终都由于大人的忽视而错过了这个机会。
因此作为家长,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并点燃他们的“火花”。可行的建议包括:
家里必须至少有一个家长是支持孩子的; 学校或者社区至少能找到一个成年人愿意了解并帮助孩子; 不断鼓励与支持,并提供一切机会来使孩子的“火花”燃烧。
孩子将扎根内心获取自己的价值,同时找到人生的方向。
02
善于通过提问帮孩子找到人生目标
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威廉•戴蒙(William Damon)教授曾指出,家长可以用“问问题”的方式,引导孩子思考,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目标。比如下面这三个重要的提问[5]:
我对什么有兴趣?我做什么事最享受?什么会让我发光(trigger the spot in life)?音乐、文学、数学、体育?
我最擅长什么?我的才能在哪里?年轻人要够了解自己天生的才能,若是先天聋哑,可能就不适合当音乐家。
这世界需要什么?世界有哪些问题、机会,可以发展成我帮助别人的所在
通过亲子之间展开对话,孩子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目的感。而一旦孩子有了想法,家长应该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继续发展。
值得一提的是,孩子的每一个选择都值得尊重,大人不该以分数或成绩为目标,去衡量他们的答案是否热门/冷门或好/坏。
03
留下自由的空间,鼓励孩子自主探索
家长不妨在设置好底线的前提下,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并提供资源,尊重孩子的决定、鼓励他们自主探索。
但与此同时,要为孩子分析所做选择的利弊,让他们明白每一个选择背后所需承担的责任与可能后果。
教育家陈鹤琴曾说:“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,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,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。”我深以为然。
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快速变化,我们都必须要帮助孩子找到跟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、实现了自己的价值,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以“一生”为纬度的成功。
愿每个孩子都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精彩!
果仁妈插播
一直以来,童学馆给大家分享了不少儿童动画、纪录片资源,为了方便大家保存,我们把所有片单整理了一遍,集中在一个表格里!之后也会实时更新,只要收藏这一个文档就好了!
需要的爸妈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加群领取哦~(之前在群里的不用重复进啦,在群里艾特小助手要就行)